特發集團企業分類管控體系淺析
發布日期:2021/9/22 15:25:06 | 瀏覽次數:2277 來源:魏群/集團企業管理與法務部【近年,集團戰略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下屬企業持續發展勢頭良好,但部分企業所屬行業產業鏈較長,行業細分領域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探索企業管控的“特發”模式,成為集團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課題。2018年,集團成功入選國家國企改革“雙百企業”,是深圳5家入選的市屬國企之一,圍繞改革需求,集團提出了突破性、創新性的改革措施,以此為契機,拉開了系統優化企業管控模式的序幕!
一、企業分類管控體系的形成
企業管控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課題,目前沒有統一的模式和通用的理論,在集團領導的指示與支持下,企管部集眾人之智,從理論研究入手,先后撰寫了《企業管控模式淺析及特發集團董事履職機制初探》及《關于華潤集團管控實踐的思考》等論文,解析國資國企改革政策,對標國內外先進企業,歸納總結適合特發的現代企業管理經驗,嘗試探索出一條適合特發的企業管控之路。
(一)集團企業管控現狀分析
在集團規模較小、外部行業變化較為平穩的一定時期內,集團委派董事依據集團授權表決,以集團審批代替企業董事的自主業務判斷,在當時有其合理性。隨著集團規模不斷擴大,行業細分程度不斷加大,該管控模式逐漸顯現出局限性。適應市場化發展要求,集團已成為遵循市場規則,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獨立市場主體,進入了資產資本化、股權多元化的新階段,實施分類管控迫在眉睫,系統優化集團對下屬企業的管控模式,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集團企業管控三個核心問題
1、發展戰略。為了實現集團“十四五”戰略規劃目標:“十四五”末資產總額達到一千億元,“十四五”期間營業收入達到一千億元,集團通過并購、投資等方式加速擴張,不斷做大做強,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進入了相對陌生的業務領域和市場,根據行業特點、市場狀況和企業自身競爭力鑒別關鍵和核心業務,以確保戰略性的資源配置成為必然;诩瘓F發展戰略,調整相應的組織結構,根據企業實際以及不同產權結構,采取差異化的發展策略及管控模式至關重要。
2、總部定位。集團“賦能+價值創造”的基本定位,將集團總部與企業的關系定義為“小總部、大企業、大事業部”,這要求系統規劃資源與能力,明確界定和劃分集團總部及企業的功能定位,具體通過承擔哪些關鍵職能來實現集團整體價值,以確保集團整體價值遠大于集團內各自價值的簡單加總。隨著集團規模不斷擴大,需要管理和協調的事務越來越多,全部交由集團總部來決策會影響到決策速度和質量,這就需要集團總部逐步放權,向分權型管控過渡。
3、責權體系。責權體系是企業管控的關鍵,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主要體現在管控流程。集團高層領導需要擺脫日常事務,集中于公司發展戰略、組織建設和投融資等重大決策;總部職能部門協助領導制定發展戰略,統一負責公司的對外投資和融資,對下屬企業實施監管并為之提供集中服務;企業董事會/執行董事則依據總部的發展戰略和管理規范,研究制定各自的經營戰略,聘任總經理,審批年度預算,監督企業運營;企業管理層則依據公司總部和董事會的發展戰略,獨立經營,積極發展,提高效益。因此,需要通過梳理、優化核心管控流程,明晰流程中的關鍵點、障礙點和控制點,確定責任范圍和承擔方式,并賦予相應的權利,建立完善的責權體系。
(三)集團企業管控模式優化解決方案初探
通過集團企業管控三個核心問題的梳理,明確了企業管控優化的具體方向,結合國資國企改革的政策規定,初步找到了企業管控模式優化的解決方案。
1、權責體系分析,實施簡政放權。梳理集團審批事項,對于國資監管要求和企業章程的重大事項,保留原有做法,繼續實行強力監管,集團其他內部制度要求的事項則簡化流程、簡政放權、提高效率。通過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企業報送審批事項,集團只對國資監管有明確要求的和重大事項作審批,其他權利移交給企業,充分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提高企業活力。
2、落實企業董事會實權。結合“雙百行動”相關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董事會建設,以企業章程為公司治理的根本準則,尊重企業經營自主權,真正發揮企業董事會的決策作用。通過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依法行使股東權利、履行股東義務,將屬于企業董事會決策的權力回歸企業,提升決策的專業水平,提高決策效率,同時落實國資監管要求,合法合規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3、強化董事會和董事的監督。健全集團與法人治理結構各主體間的溝通機制,建立董事會、董事的科學評價體系,發揮紀委、監事會等相關監督力量的作用,實現權力、義務和責任相統一。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未進行充分溝通、未盡職責或未履行程序造成重大損失的,嚴格追究責任。
(四)分類管理,體系成型
圖1 集團企業管控系統優化過程
2018年開始,在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集團相繼建立了對事業部、麥捷科技、非直管企業的新型管控模式,優化了直管企業、參股企業的管控模式,同時全面推進做實企業董事會、分類授權放權等工作。在系統優化企業管控模式過程中,基于集團發展戰略、總部功能定位,集團以產權結構、管理層級為基礎,綜合企業實際,圍繞責權體系,對企業進行分類設置,以“一企一策”的原則,對企業做了不同的權限設計,確定了不同類別的管控模式。
在研究確定管控模式時,一是建立了跨部門溝通機制,總部各部門均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反復研討、溝通、確認。二是靈活采用不同方式收集相關方的專業意見,例如研究麥捷科技管控模式時,充分征求外方股東資本運營集團意見;研究事業部管控模式時,邀請了外部專家,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通過借鑒成功案例,充分討論集團事業部管控模式推進路徑及可能遇到的困難。三是反復征求企業意見,例如研究參股企業管控模式時,向部分參股企業征求意見。通過集團上下群策群力,合力協作,經過理論研究、模式選擇、運行檢驗、優化完善的循環調整,基本形成了“分類管理+一企一策”的企業管控體系,該體系適用于對產權層級為二級的集團下屬企業的管控。
圖2 集團分類管控體系
二、企業分類管控體系介紹
根據當前戰略部署和管控需要,集團將下屬企業分為六類:直管企業、管資本的企業、非直管企業、參股企業、非正常經營企業以及事業部,并采取相應的管控機制。
(一)直管企業。
1、定義:具有較大的經營規模,或集團戰略重點企業。
2、管控方式:通過建立健全集團對企業的管控制度體系,規范企業生產經營;強化企業章程管理,做實企業董事會;加大對企業授權放權力度,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進一步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
3、主要依據文件:默認所有集團對企業的管控制度,無特別說明的,均適用于直管企業。
(二)管資本的企業
1、定義:集團近年來通過市場方式投資收購的企業,集團具有實際控制權,為保持企業市場化運作機制,實施管資本為主的管控模式。
2、管控方式:依托股權關系,根據企業章程和法人治理結構,通過派出董事、高管和產權代表,依法依規履行工作職責,行使股東權利、履行出資人職責。尊重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確保國有資本安全基礎上給予企業充分的自主經營權,不干預企業的日常經營。
3、主要依據文件:《特發集團關于以管資本方式參與企業管控的管理辦法》。
(三)非直管企業
1、定義:經營規模較小,經營模式較為單一,或處于培育期的企業。
2、管控方式:按相關規定需由集團決策的事項之外,由集團企業管理與法務部(下稱企管部)履行管理職能。非直管企業經培育壯大后,根據企業規模、效益、行業影響力等,可納入直管企業的范疇。
3、主要依據文件:《特發集團二級非直管企業管理辦法(暫行)》。
(四)參股企業
1、定義:集團持有股份,持股比例未控股,且對經營管理沒有實質控制權的非財務并表企業。
2、管控方式:分為戰略型和財務型兩類,實施差異化管控。對戰略型參股企業,重點關注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的戰略協同;對財務型參股企業,重點關注投資回報,適時退出。集團行使股東權利,依據公司章程派出產權代表,積極參與企業管理,推動企業規范管理、合法經營,爭取企業和股東利益最大化。
3、依據文件:《深圳市特發集團有限公司參股企業管理辦法》。
(五)事業部
1、運營類事業部
(1)定義:部分規模較小的企業,依托集團總部職能開展工作,采取運營類事業部管控模式。
(2)管控方式:依托集團總部職能開展工作:對內為事業部,對外仍保留企業資質。業務工作由事業部實施,行政、財務、人力資源等職能,由集團總部協同承擔。
(3)依據文件:《深圳市特發集團有限公司事業部管理暫行辦法》。
2、重點項事業部
(1)定義:集團根據重點項目開發的需要,在具體實施主體的基礎上,為協調推進工作而成立的虛擬組織。
(2)管控方式:具體業務由實施主體按相關規定實施,事業部主要實施對重點項目重大問題的研究、審核和統籌,并提交集團相關層級進行決策,以及對集團、企業及外部的溝通協調工作。
(3)依據文件:《特發集團關于重點項目事業部運作模式實施細則》。
(六)非正常經營企業
1、定義:因存在資產或因歷史原因暫無法注銷的企業。
2、管控方式:切實做好資產的維護和運營,具備條件的,擇機進行清算或處置。對處于存續狀態的企業,保留企業法人資質,每年做好工商、稅務等工作;對處于吊銷狀態的企業,工商、稅務等工作暫時擱置處理。
3、依據文件:一企一策,采取靈活和適當的措施。
三、企業分類管控體系實施
(一)充分發揮企業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礎作用
完善企業章程動態修訂機制,根據實際管理需求,依法依規、“一企一策”組織企業修訂企業章程,規范各治理主體的權責和行權方式,推動各治理主體以企業章程為行為準則,依照企業章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充分發揮企業章程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礎作用。
(二)“一企一策”分類授權放權
從企業規模、行業特征、發展階段、資產規模、發展需求以及管理成熟度等多重維度對下屬企業進行評估細分,對企業的管理事項進行差異化授權,通過修訂企業章程加以落實。例如,針對小梅沙投資、海洋世界、深汕現階段生產經營特點,施工項目集中的現狀,對項目施工類、服務類及其他類招投標事項權限進行差異放權,對深汕開展完全授權(審批金額無明確限制),對小梅沙投資、海洋世界開展部分授權(審批金額有一定限制)。
以企業章程為基礎,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除規定由集團審批的事項,其他事項都放權給企業董事會和經營班子,調高企業董事會決策權限,授予市場化程度高的企業更多經營自主權,有效激發企業的活力。企業董事會投資事項審批權限提高幅度是集團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
(三)真正發揮企業董事會的決策職能
2019年,集團發布了《深圳市特發集團有限公司關于優化企業董事履職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并于2020年進行了修訂,指導意見從董事會建設、公司治理主體運行機制、董事履職機制、管理和監督等方面理清了集團董事履職思路,確定了企業完善董事會建設方向,明確要求企業從管控模式、股權結構、經營規模等優化董事會結構,配置相應工作或學習背景的董事,合理控制董事會與經營層的人員重合度。以此指導意見為基礎,集團持續推進做實企業董事,不斷優化企業董事會結構。
“一企一策”制定《董事履職通要求的通知》,對集團推薦或委派到企業的董事提出了履職要求:企業股東會審批事項,須報集團審批;事前溝通事項,須報集團審批或與集團相關部(室)溝通確認;其他事項為自主決策事項;谄髽I股權關系的考慮,對投資、領導人員任免及薪酬、薪酬總額、產權變動、對外捐贈等不適宜列入企業章程的事項,以《董事履職要求的通知》實現對這些重大事項的管控。
結合企業實際,合理設定考核評價方式及指標體系,把企業負責人的評價與企業績效評價有效結合,并通過有效治理結構在企業內部進行考核目標層層傳遞。以業績考核為重點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兼顧企業當期效益與長遠發展需要,根據集團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結合企業實際,突出不同考核重點,合理設置經營業績考核權重,確定差異化考核標準,充分考慮企業功能定位、改革目標和發展戰略,兼顧企業的規模、行業差異等個性特點,考核指標、考核方式“一企一策”設計,實現分類考核、差異化考核及精準考核,通過績效考核引導企業深化改革,促進企業加強戰略管理,改善薄弱環節,實現創新驅動,提高綜合競爭能力,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五)做實企業董事會的配套措施
1、建立董事人才庫。儲備董事后備人才,經審核符合任職條件的集團中層以上人員,直接入庫,同時不斷拓寬外部董事人選來源渠道,每年定期組織一次董事入、出庫評估,集團委派或推薦到企業的專、兼職董事,原則上從董事人才庫中產生。
2、加強董事培訓。結合實際開發董事培訓課程,內部培訓和外部培訓相結合,不斷提高董事履職水平。內部培訓以組織召開研討會、座談會為主,外部培訓以講師授課、網絡學院、專題學習及調研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形勢政策、法律法規、行業知識、專業知識、集團政策及職業規范方面。
3、董事、董事會考評。建立董事會和董事考評機制,董事考評以年度為周期,根據履職要求,不同類別企業董事在考評內容上各有側重;董事會考評分為年度考評及任期考評,年度考評是對董事會年度內機構設置、制度建設及日常運行等情況的評價,任期考評是對董事會任期內決策效果及對經理層的選聘、考核和監督管理等情況的評價。
4、購買高管責任險。2019年起,定期為集團及下屬非上市企業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購買責任保險,并組織下屬上市企業自行購買,避免董監事及高管在履職過程中,因特定行為(包括疏忽、錯誤、誤導性陳述等)而遭受賠償請求,導致個人經濟損失,保護董監事及高管,尤其是獨立董事的權益,有助于提高管理層的風險承擔水平和管理效率。
(六)加強監督
在切實減少事前審批事項的同時,同步打造事前制度規范、事中跟蹤監控、事后監督問責的完整工作鏈條,積極整合紀檢監察、監事會、財務總監、審計、風控、人力等監督資源,構建“六位一體”監督體系,形成監督合力,提升監督效能。
【管控優化是企業管理的永恒課題,永遠在路上,必需隨著企業狀況、所處環境、戰略目標,以及管理團隊整體素質等關鍵因素的變化而不斷優化。近年來集團在這方面的探索,是積極有效的,對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升企業活力、提高決策效率、充分調動各級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有積極的作用。隨著集團和企業的不斷發展,集團的企業管控優化策略將持續深化,為集團的不斷發展壯大提供管控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