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智造,逐夢未來;信息尖兵、灣區名片 ——對集團企業使命、愿景的體會(11則)
發布日期:2020/11/10 15:14:51 | 瀏覽次數:7959 來源:張正治、張雖、姚金福、陳菲、沈高帆、黃丹娜、李澤洋、余佳、孫晴、黃巖珍、周梅、尹京明、林慶栓、敖鵬、陳瀟、雷欣、溫雨昕、黃亞博、孫晴、蔡小敏、王慧、林佳鑫/月刊通訊員對集團企業愿景、使命的幾點體會(張正治/集團黨委辦公室)
特發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早期特發政治使命強,是計劃經濟時代行政式的企業,全面擴張,五業并舉,也曾創造輝煌,這是特發人深刻的歷史記憶。
市場經濟時代,特發改制后,處于市場競爭領域,必須要有重點領域核心骨干企業和核心競爭力,聚焦主業,同時充分利用資本和金融市場,雙輪驅動,而不能再是多業并舉,資源分散,主業不分,方為取勝之道。
新時期特發立足于信息科技戰略新興產業、城市空間升級改造,以此為核心主業,打造信息尖兵、灣區名片,以圖持續發展,奠定特發未來之基,成就百年常青企業。信息尖兵、灣區名片,特發以此為企業愿景,是正確的方略。
特發前輩也有豪情、雄心壯志,提出“追求卓越,走向世界”,這是他們強烈的使命感,雖然曾經輝煌和挫折、起伏,但這種精神值得傳承和弘揚。
不論是曾經的先行先試、開拓進取、多元擴張經營,還是現在的改革探索、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激發活力,聚焦主業、創新發展,均是一路走來,追求卓越,此為特發人不變的恒心和理想情懷。
特發前輩和新特發人都追求卓越。特發前輩當拓荒牛,靠實干苦干大干,他們走向世界的愿望如今也已實現,如特發信息和長龍等。新特發人做奮斗者,實干加智干,在特發前輩走向世界愿望的基礎上,提出逐夢未來的使命,這是比走向世界更大的追求卓越。
因為,未來是信息智能時代,未來科技發展迅速,未來日新月異,未來瞬息萬變,未來是全球村,未來的市場是全球市場,未來競爭更加激烈,但未來也意味著新機遇、新發展、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未來科技和智能智慧創造驚人價值,開拓新領域,形成新產業,未來更美好!
匠心智造,是特發人繼往開來,追求卓越;逐夢未來,是特發人更大的抱負和擔當。我們要集眾智慧,凝聚力量,靠改革、創新賦能,科技、智慧賦能,匠心智造,實現打造信息尖兵、灣區名片的企業愿景。匠心智造,逐夢未來,作為特發的企業使命,是特發人的榮光,特發人要為此持續努力奮斗,并為此感到無比自豪!
學習特發集團企業使命、企業愿景心得體會(張雖、姚金福、陳菲/特發信息)
“匠心”,是一種工作的態度,追求極致,專注做好每一件事;“智造”,未來的時代一定是智能科技的時代,需要充分運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我們服務賦能,爭取走在行業和時代的前端!爸饓粑磥怼,我們一定要有未來意識,有格局有魄力,有遠大的目標,在激烈的競爭中不僅要能走下去,還要能脫穎而出勇立潮頭,服務客戶奉獻社會的同時,也實現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
特發集團是我國改革開放、設立經濟特區的歷史產物,經歷了39年的發展,打造了產業發展與商業模式創新的發展模式,形成了“4+1”的多元產業格局,成為當之無愧的“因特區而生,因發展而強”。
在過去的39年里,特發實現了規模、格局、盈利再創新高的宏偉目標,這背后是無數特發人傳承匠心的結果。而從“制造”到“智造”則是順應科技發展的必然選擇,特發集團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開發運營及綜合服務平臺,企業使命從“制造”到“智造”的升級轉型,是實現“信息尖兵,灣區名片”的航行燈塔。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特發集團的發展與大灣區建設息息相關,在“十四五”規劃中,我們一定能將抓住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以大灣區建設為牽引,打造智造特色鮮明、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用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為灣區創造一張張新的名片、一個個優秀的產業、一項項新的模式、一個個新的標桿,成為大灣區建設的尖兵。
秉持新使命,實現新愿景(沈高帆、黃丹娜/特力集團)
企業文化要依據企業戰略不同階段的需要適時不斷提煉、優化、調整。這并不意味著對過去簡單的否定,而是哲學意義上的“揚棄”,特發集團面向全員發起了多輪使命與愿景征集,我也參與其中,一直思索,如何在短短幾個字內,指明特發的前進方向?最終揭曉——企業使命:匠心智造 逐夢未來;企業愿景:信息尖兵 灣區名片。朗朗上口、言簡意賅,完美地詮釋了特發的產業定位與未來發展。
新使命包含了特發人既秉持傳統的工匠精神,又融入創新的時代精神,立足于長遠發展;新愿景涵蓋了特發旗下多元豐富的產業結構,以及對企業未來的美好憧憬。
“匠心智造,逐夢未來”是企業的使命,“逐夢未來”詮釋了企業的戰略目標,“匠心智造”則體現了企業應如何實現目標。而企業實現目標的推動者歸根到底還是需要落實到每一個員工。
作為企業的一份子,我們應該竭盡全力踐行企業的使命。踐行企業的使命,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目標融入企業的目標,認同企業使命,把企業的使命作為自己的使命。這其實也是我們特力奮斗者文化的體現:我們首先應該樹立自己奮斗目標,通過踐行“公、勤、拼、實”的企業文化,即使對待最基礎最普通的工作,我們也應該“匠心”對待,把工作做精,把事業做實;在實現自己目標的同時也能助力企業實現使命。
目標已定,“要把這個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痹杆刑匕l人秉持新使命,以奮斗者的姿態,將新愿景變為現實。
以匠心精神和智造“逐夢未來”(李澤洋、余佳/特力集團)
“匠心”。讓我想到“工匠精神”。這個精神包含了“敬業、精益、專注、創新”四個方面,我對這詞的認識來源于“日本工匠”,他們以人為本,目標始終是在自己的領域內把工作做到極致,并賦予產品靈魂。他們的執著專注與發自內心的熱愛贏得了世界范圍內廣泛的尊敬與認同。我認為特發是以提升客戶“獲得感、幸福感”為導向的產品服務型企業,如何比同類競爭對手更高一層次,如何用產品服務打動客戶,與客戶產生更緊密的聯系,秉持“匠心”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手段。
“匠心”, 字面意思即為以工匠的心思,不斷雕刻、打磨產品或作品,以保證產品的創造性、獨特性。在公司層面就是以持續專注而嚴謹的姿態,創新實干,以追求卓越、打造極品的境界,精雕細琢,用全身心的投入和自信,把工作做精,把事業做實。
公司要有“匠心”,企業才能沉下心來,精雕細琢自己的“產品”,在巨大的市場利益面前能夠三思而后行,員工要有“匠心”,才能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斷地優化、以便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
當今的世界,唯有“匠心”精神,才能保證公司穩步發展,才能保證員工穩步前進,如果失去匠心,追求近利,始終不會走向長遠。做人,做事,做企業,都應不失去“匠心“精神。
“智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當今是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我們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如何更好的應對挑戰,我們需要以“大智移云”等新技術成果作為工具,更聰明更智慧的為轉型升級賦能加油。
“逐夢未來”。以夢想目標為導向去展望未來。我們要用“匠心”和“智造”作為名片,去創新未來,引領未來。把服務客戶、科技創新放在第一位,通過我們自身艱苦奮斗,負責擔當,與合作伙伴砥礪向上,與同行良性競逐,最終使特發基業長青,永葆“奮發向上”的活力。
對特發集團企業愿景、使命的體會(黃巖珍/特發黎明;周梅/香蜜湖度假村)
新形勢需要新擔當,呼喚新行為,特發集團在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時代背景下,提出新的企業愿景和使命——“匠心智造,逐夢未來”,“信息尖兵,灣區名片”。集團經過39年的風雨洗禮,如今形成多產業并存發展的平臺,傳統的經營理念和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新發展的需要,必須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的企業愿景和使命,奏響特區之子創新實干的時代強音,通過整合集團多產業平臺資源,弘揚工匠精神,運用科技賦能,推進集團產業數字化創新,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將集團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名片。
新版企業使命愿景詮釋了集團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使命與擔當,表達了特發集團積極踐行工匠精神,爭當行業尖兵,打造灣區亮麗名片,努力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為深圳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貢獻力量!
從特發地產看特發的使命(孫晴、尹京明/特地產公司)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大灣區的建設離不開國有企業的參與,一方面是源于各級政府、國資委整合國企資源、發揮國企優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特發集團的歷史使命與國企擔當。
為在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升級中,成為“城市空間升級建設運營商”,為實現特發跨越式發展的目標,我堅信每一位特發員工,都必將秉持著匠心精神,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好地為企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能有幸參與到這一歷史性的重大建設中,是壓力也是動力,特發也將用自身的資源、項目、平臺,創精品、創經典,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成為新的名片。
特發地產多年來在企業文化的踐行上,著力系統化思考、確保執行到位、協同增效、追求卓越,注重客戶價值創造、敏銳學習、能力培養,這也正詮釋了“匠心智造 逐夢未來”的特發新使命。特發和平里花園項目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無不體現著特發地產狠抓項目建設關鍵環節,保證項目安全高效推進,在規劃設計、戶型布局、環境設計和施工材料等各方面的精心打磨和創新開發。天鵝湖畔歷經匠心雕琢,我們一同見證特發·天鵝湖畔的璀璨綻放。匠心筑夢 薪火相傳!
匠心,是一種堅持、一種創新(林慶栓、敖鵬/特發地產公司)
特發新的愿景為:“信息尖兵、灣區名片”,“匠心智造、逐夢未來”是成就愿景的使命。作為特發人,作為特發地產的一員,在為客戶營造產品時,對“匠心”有一份自有的理解:
匠心,是一種堅持。故宮修繕人李永革的師傅退休的時候對他說“勿要一得自矜,淺嘗輒止”,他一直秉承師傅的匠人精神,兢兢業業,日復一日,跟隨師父學藝、實踐,從一名木匠成長為古建筑維修專家,在修繕故宮的過程中,他們尊重歷史,按最樸素的方法進行原狀修復,正是他們經年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始終如一,才有今天磅礴壯美故宮的重生。作為一個地產行業工作者,我們應始終如一秉承這種匠心,做好一件事:為客戶建造最想要的產品。
匠心,是一種創新。李永革說“古建修復是一輩子學習的事兒,每次都有沒見過的東西!痹谛蘅樄蕦m角樓時,拆下來的木構架數量龐大,為能保證復原回去,在沒有傳統記錄的情況下,老工匠靠在木構件上標寫自成體系的“大木號”代替字母或數字,快速確定構建朝向、位置、順序,方便組裝,從而成就故宮角樓的優雅重現。地產人在為客戶建造最想要的產品的過程中,應不斷挑戰自我,用于創新,突破固有思維,更新迭代產品,滿足客戶日益提升的對產品的各種需求。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是匠人的匠心。若堅持創新,則使命必達。
特發集團在開啟十四五戰略規劃之際,對特發企業使命、愿景進行了重塑更新,更新后的企業使命是匠心智造,逐夢未來;企業愿景是信息尖兵,灣區名片。匠心要求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十九大報告中被反復提及,是工匠對自己產品的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而智造則要求我們要有智謀,要利用好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將智謀和技術運用于產品打造、項目管理中來。逐夢未來就是我們將用匠心和智造打造出來的產品,持續貢獻給社會,從而讓生活更美好。特發的企業愿景“信息尖兵,灣區名片”則體現的是特發的兩大主業,信息技術產業和城市空間升級改造,特發集團志在未來打造成大灣區的一張張新的名片。
在工作中亦是如此,我們要將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要善于思考,使用智謀,實際工作中要注重細節,一絲不茍,不斷將好的產品和服務貢獻給社會。特發地產公司始終堅持匠心鑄精品,從特發小區到特發和平里,再到現在的特發天鵝湖畔,特發地產人堅持用工匠精神,對產品精雕細琢,不斷為特發集團打造灣區名片而添磚加瓦!
對特發集團企業愿景、使命的體會(陳瀟、雷欣/特發地產公司)
“匠心智造”是企業對自身產品高標準、嚴要求的體現。我們的產品不僅要質量過硬經得起檢驗,更要精準匹配城市運營和市場的需求!敖承闹窃臁钡漠a品是我們向城市和客戶遞上的一張閃亮名片,是企業的標識,是對客戶和社會的承諾,更是我們夯實企業根基、無畏競爭、服務客戶、奉獻社會、“逐夢未來”的基石。作為企業的一顆小小的螺絲釘,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智造”產品的“匠人”,日常的每一項工作都將成為產品的組成部分,都能讓我們的企業名片更加靚麗。為了實現企業抱負、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我們都應該懷抱理想,全心投入到工作中,不放過任何細節,精益求精,不斷進步,追求卓越,以“智造”極品為己任,做一個“逐夢未來”的“匠人”。
“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特發集團作為與深圳經濟共同成長的企業,在這片創新與活力的沃土中,追求卓越,志存高遠,在制定十四五戰略規劃時,用與時俱進的企業文化理念,激勵特發人與集團戰略的并步前行。
“信息尖兵,灣區名片”是我們的企業愿景。特發集團立足自身產業,在信息科技和城市空間升級兩大支柱產業中穩扎穩打,砥礪前行。信息科技產業中依托現有技術,深挖5G科技,打造信息科技產業國產化平臺。城市空間升級產業依托現有品牌平臺,升級產業運營,在小梅沙、香蜜湖等多地段打造灣區名片。
“匠心智造,逐夢未來”是我們的企業使命!敖承闹窃臁奔嫒荨肮そ尘瘛焙汀翱萍假x能”兩種精神,是集團實現企業愿景的途徑和方法!爸饓粑磥怼笔羌瘓F基于企業愿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特發人在濃郁的企業文化氛圍中,追求卓越,志存高遠,為實現特發百年基業貢獻力量。
淺談特發企業使命和企業愿景(溫雨昕、黃亞博/特發地產公司)
劉晝云:“為山者基于一簣之土,已成千丈之峭;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碧匕l正如為山者,由一抔泥土開始,筑就高樓棟棟;正如鑿井者,從三寸小坑開始,深扎鵬城大地。唯有始終如一地堅持著大匠精神,關注每一個細枝末節,人目所不及之處也要用心,于產品之中灌注生命之魂,才能打造出知名品牌、經典作品。
特發所創造和追逐的美好未來,不僅基于全心精雕產品、盡心服務客戶,更在于熱心奉獻社會、定心不懼挑戰。在這個群雄涌起的舞臺上,越是危機之處,越是生機所在。我們要膽大心細,勇于抓住機遇,敢于與伙伴切磋、與同行競技,從小梅沙旅游到特發服務,聚焦于灣區城市空間升級,從打造灣區運營平臺到構建戰略體系,我們要用優秀的產品表明——特發,就是信息科技產業的尖兵、粵港澳大灣區新的名片!
在特發集團開啟十四五戰略規劃之際,為進一步優化企業理念文化體系,加強文化和戰略的融合,提出企業新使命和新愿景,即企業使命:匠心智造 逐夢未來。企業愿景:信息尖兵 灣區名片。
企業使命是企業存在的理由和價值,即回答為誰創造價值,以及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敖承摹斌w現了一種工匠精神,即全身心投入,專注打磨優質產品,為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貢獻一份力量,承擔一份責任;“智造”區別于“制造”,特發集團區別于傳統的制造行業,而是堅持以信息技術科技為支撐,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浪潮中,持之以恒地逐夢未來。
企業愿景是解決“企業是什么”,告訴人們企業將做成什么樣子,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一種期望和描述。愿景是企業在大海遠航的燈塔,只有清晰地描述企業的愿景,社會公眾和公司員工、合作伙伴才能對企業有更為清晰的認識!靶畔⒓獗焙魬似髽I使命中的“智造”,即堅持以信息力量帶動企業發展;“灣區名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背景下,聚焦城市空間升級建設,提升企業項目品質,在成為標桿企業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以匠心精神鑄摯愛之事(孫晴、蔡小敏/特發地產公司)
國慶假期看了一部紀錄片叫《了不起的匠人》,講述了20位極具匠心的匠人們的手藝人生。他們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日本等亞洲地區,以他們各自巧奪天工的技藝和無與倫比的器物,展現了當地的歷史、文化風情,以及他們對自己的手藝的熱情和專注。在這個速度快、選擇多的時代,依然能有這樣一群人靜靜地、慢慢地,一輩子專注于一件事,這何嘗不是一種感動。
回顧特發地產的發展感觸頗多,在與市場上眾多民營房企相比,企業的發展可能慢些,建設周期相對長些,這并不是我們工作的懈怠,更不是效率低下,而是對需求端的詳細考察、對可行性的詳盡分析、對品質精益求精的追求,更是對摯愛的事業無悔的付出。在天鵝項目協助收款的過程中,發現購房客戶對項目的滿意度極高,這也佐證了上述觀點。我認同一萬小時的理念,畢竟在創新實干、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也沒有捷徑可走;同時堅信只有秉持著專注而嚴謹的姿態,對事業的熱情和專注的精神,才能披荊斬棘、不辜負初心。
特發集團發布企業新愿景“信息尖兵 灣區名片”將自身定位為“灣區信息科技產業國產化平臺運營商”、“城市空間升級建設運營商”,此愿景正貼合“圳經濟特區”“行示范區”的定位,打造城市成為“灣區”的強大核心引擎,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企業新使命“匠心智造 逐夢未來”,順應未來大趨所在的科技力量,以“匠心”的姿態,立足現實,著眼未來,不畏未來挑戰,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時值深圳經濟建立40周年,中央正式批復深圳“先行示范區”,深圳迎來巨大利好優勢,特發人正應利用此好時機,不懈努力超越過去的自己,朝著創新發展的道路大步邁進。正是“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順應深圳和大灣區發展時勢,把握時代節拍才能屹立于商界之林。
淺談特發集團新企業使命、愿景(王慧、林佳鑫/特發服務公司)
集團的新使命、新愿景是對我們的激勵,是我們奮斗的向導。這次集團新企業使命、愿景的發布,我看到集團對自身定位的充分考量,而及時調整的戰略定位將讓企業迸發出蓬勃生機。
“匠心智造”賦予了我們更高的學習要求,年輕人的匠心,是以求學實干的姿態不斷思索進取,不斷進步,不僅要向前輩學習,更要向每個積極奮斗,創新實干的人學習。同時也要求我們要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機遇,著眼科技創新,以賣油翁工匠精神,乘風破浪,砥礪前行,逐夢未來!靶畔⒓獗钡膬群且孕畔⒖萍紴樽ナ值漠a業升級,也是以勇當排頭兵敢擔當的時代精神。唯有與時俱進,在城市空間建設中把握時機,才能成為新的名片。我們也將用自己的奮斗為特發名片增光添彩,立足大灣區,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匠心,是對服務和產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智造,是用科技推進產業的創新。每一個特發人都用全身心的投入和自信,把工作做精,把事業做實,對服務和產品進行千錘百煉的打磨,那么我們一定能在行業中大顯身手。以成為“灣區信息科技產業國產化平臺運營商”為目標,利用特發現有的資源,發揮特發人踏實肯干的精神,升級信息科技產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升級,努力將“特發”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名片。